晨光映照的大理南门楼 必须美

2016-12-03 06:05 阅读(?)评论(0)
在大理古城,清晨,太阳未出的时候出门,为的是看看晨光中的南门楼。
大理古城有四个城门,南门,一般认为是正门,沿着复兴路一路向南,远远看见了剪影般的南门楼。
晴天,就会有晨光,登上南门楼,一边等阳光,一边看风光,远处的苍山上堆积着云,似乎在酝酿着什么。
太阳从东面山头一露出来,门楼顶部就亮了起来,再俯瞰古城,街道房屋的轮廓更清晰了,阳光唤醒了古城。
下城楼,穿门洞,来到南门的正面,这时的南门楼,尚未被阳光全覆盖,伴着蓝天白云,却是最美的时候。
晨光中的南门楼,显得十分的通灵透彻,,旧日城墙在明暗对比中更加沧桑,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大理国。
晨光下的一切都是美的,晨光出来了,一天的生活开始了,一天的美或许就结束了,美在瞬间啊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南门,大理古城的象征,登楼可眺古城全貌,大理古城又名叶榆城、紫城、中和镇。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,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(今城之西三塔附近),为其新都。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(公元1382),古城外有条护城河,古城四周有城墙,东、西、南、北各设一门,上有城楼,分别称做:通海、苍山、承恩、安远。均有城楼,四角还有角楼。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。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,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,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。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、高6米、厚达12米。城门上大理二字 

 关于“大理”之名,据史料记载,最早来自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“大礼”。当时世隆极力倡导佛教,广建寺庙,兴起了学习中原文化之风,想以礼治国,因此改国号为“大礼”,当时的“礼”是礼貌的“礼”。到了公元937年,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灭了大义宁国,并建立起自己的政权。为了将当时混乱的局面进行一番彻底的整治,因此国号更名“大理”。此后“大理”一词沿用至今。

在清光绪年重修古城门时,将起名为“双鹤门”,这和大理的先民由来有关。传说洱海水从天生桥初泄时,这里森林遮天蔽日,没有人敢进来,只有两只仙鹤出入其间,人们沿着仙鹤的足迹找到这块宝地,因此,大理古城又称为“鹤拓”意思是仙鹤开拓的疆土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6-12-05 00:26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